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信仰就是要由內而外啊!Razer發表自家品牌機殼、AsRock聯名款主機板等全新周邊
Razer於自家的RazerCon 2020技術大會上更新了一系列的自家產品,例如搭載了第11代Intel Core i處理起的Razer Blade Stealth、CyberPunk 2077限定版Viper Ultimate滑鼠等周邊之外,還要在繼口罩與口香糖之後,進一步將自家信仰產品線擴大,而且這一次是決定要從各位玩家「主機」的內在與外在下手。 不同於隔壁棚同樣也是電腦潮牌的EVGA和NZXT都有推出主機板產品,Razer向來都沒有在這一塊進行著墨,不過在這次的發表會上倒是一反常態的正式與擅長打造各種特色主機板的「妖板」廠ASRock進行合作,推出聯名款的Razer Edition X570與B550主機板。(喔!是AMD平台的耶~) 既然在外觀設計上有Razer的加入,那招牌的RGB燈效當然是絕對不能少的,從官方圖可以看到主機板的右側、南橋散熱片、與I/O遮罩都有滿滿的RGB元素,並且支援Razer自家Razer Chroma RGB的燈效軟體功能,理論上可以直接透過Razer Synapse程式進行燈光同步控制的功能。 Razer沒有表明兩款主機板是參照ASRock的哪些型號產品魔改而來,但就外型來看應該是AsRock Taichi系列,所以很可能在許多內在規格與功能,甚至是BIOS介面都會原封不動的直接移植。 雖然以時間點來說,AMD已經發表了新一代Ryzen 5000系列CPU,也就代表新一代X670與B650主機板也準備上路,這個時候才推出X570/B550主機板似乎顯得有些太晚?!,但畢竟Ryzen 5000依舊維持AM4腳位,倘若價格足夠漂亮,或是外型有打中玩家信仰點的話,還是值得關注與購買的。目前官方預計將在今年Q4的晚些時候正式上市。 相較於首次現身的聯名款主機板,Razer發表全新Tomahawk機殼對玩家可能就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了,熟悉的原因在於Razer在過去一直都有和不少廠商推出聯名款的機殼,如NZXT、Lian Li等,所以可能或多或少會在機殼上看到Razer三頭蛇的商標;而陌生的原因是因為此次為Razer以「非聯名」的形式推出自家品牌的機殼。 Razer Tomahawk機殼繼承了Razer招牌的漆黑外觀,並在正面的正中央處方上三頭蛇的Logo,左右兩側的側頭玻璃採側開式的設計,因此玩家在組裝電腦的時候不需要將側頭玻璃卸下,方便玩家直立式裝機,至於能夠支援Razer Chroma RGB功能的RGB燈條則設計在機身的底部,整體設計保有雷Razer一貫的黑暗神祕卻又迷幻多彩的設計風格。 目前ATX與ITX機殼都已經出現在台灣的Razer官網上,其中ATX版本售價高達7,690元,ITX則是要價6,990元,不得不說這份信仰的價格實在是有點高啊!(為了信仰、出點血應該是正常的吧!咦...) 最後,Razer似乎也發現自己身為電競廠牌,卻沒有推出電競座椅好像說不太過去,因此在這次發表會中,Razer也終於推出了自家首款的電競座椅「Iskur」。椅子的外觀採用Razer招牌的黑+綠配色,並在其後腰處加入角度調整的功能,使其最多能夠調整後腰的支撐達26度之多,並以此為宣傳,號稱能夠「改善」玩家的坐姿。 此外,Iskur電競座椅與其他大廠推出的座椅一樣,採用多層人工皮革包覆,搭配記憶泡棉坐墊、升降式扶手以及可外掛的頭整,讓玩家可以舒適的躺在椅子上盡情享受遊戲……但前提是口袋的深度要足夠,因為這款電競椅的開價可是來到500美元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nrQF67Jf4&ab_channel=R%CE%9BZ%CE%9ER ▲Razer Iskur電競椅官方宣傳片。 整體來說Razer於這次RazerCon 2020發表會上算是正式的補完了Razer全套信仰桌面的最後一塊拼圖,從鍵鼠、音效裝置、螢幕(台灣未販售),到現在的自家機殼、聯名款主機板與座椅,讓玩家只要願意且口袋夠深,便能將桌面觸目所及的一切奉獻給三頭蛇信仰!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手機只能用Razer手機殼來頂替吧!(所以我說那個Razer Phone 3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美商恩傑 NZXT N7 Z490首發開箱入手玩,衝擊視覺的簡潔時尚、科技美學與效能兼具!
如果要說到一部電腦當中的主要零組件有哪幾項?相信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央處理器與顯示卡、記憶體、SSD之外,身為集合眾多元件於其上的「主機板」可是玩家在選購中相當重要的一環,買錯板就如同投胎上錯身、靈魂入錯竅,空有強大武力而無法發揮;以目前絕大多數的顯示卡選擇性上,大都環繞在御三家所推出的各款版本,事實上,在國外還有其他廠商也推出設計精美、功能強大的同款晶片主機板,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知名廠商陸續導入下,玩家的選擇性可就越見豐富了。 一提到「NZXT」這個名字,相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其獨特設計風格的機殼與強大功能的水冷,但其實,NZXT也推出了設計極為與眾不同的主機板供玩家選用,在面對目前主機板市場中千篇一律的主機板設計風格,所謂的「高科技」審美觀念其實並不是一昧的狂暴機甲就能贏得玩家青睞,NZXT採用了獨家設計模式與結合美學的概念來打造了對應目前Intel最新第10代處理器支援的N7 Z490主機板,這次小編終於第一時間入手,那就來看看到底有甚麼不凡之處吧! 一向擅長以簡潔設計來營造時尚科技感的NZXT,除了在其推出的諸多產品中導入這樣的定位風格外,在這款N7 Z490主機板身上同樣也是貫徹到底!小編第一眼看到這片主機板時,心理面的OS是:這是主機板?雖然外觀是主機板的既定模樣,但視覺上設計成幾乎全包覆式的風格實屬少見,可是如果聯想到這是由NZXT來操刀製作的話,那或許整個認知就不難理解了,NZXT果然是注重美感的一家公司啊! 如果看一下上面的首圖就可以發現到除了外盒延續NZXT的慣用設計外(純色風格),盒上的版本是「白色」的,對、沒看錯,基本上底板設計是一樣的,不過另一款版本則是採用了白色調的時尚上蓋包覆,整體呈現另一種純白色調性,這如果是搭配白色系主機風格的話,配上其他白色零組件(如白色水冷、顯卡、記憶體...等等),整體的純色系美學就一次到位了。 小編入手的是黑色版,所以整體呈現的就是內斂的黑色調性,撇除其他廠商在主機板上的刀痕、切痕、抓痕等凸顯「戰鬥」氣質的設計印刷,改採實體、實質的上蓋設計,除了基本需要插槽處有預留露出外,其他部位則是維持一致性的平整感,這對於有點完美主義的小編來說,根本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雖然只是入手測試,哭),一旦搭配上NZXT的美學機殼,除了讚嘆完美之外,大概也提不出太多形容詞了。 就跟小編一起先來巡禮一下這片N7 Z490吧! 別以為把底下都透過採用上蓋方式會不良於散熱?官方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有考量過整體的散熱性,可以看到在主要熱源部分有做了散熱開孔(如晶片組、Mosfet位置),其實在包覆上蓋下還有完整的散熱片做為主要導熱用,由於透過黑色上蓋的遮蔽,主機板的整體感顯然提升了幾個檔次,視覺感也顯得整體一致性,通常玩家也不太會去動到蓋板下的零件(原則上需要調動或插入的位置都已經預留在外),但如果有需要打開也是完全沒問題的,只要透過卸下固定在主機板背面的螺絲,就可以全部開啟隱藏模式,N7 Z490的真面目同樣清晰可見。 整體的N7 Z490設計上採用了玩家需要的設計風格,對應Intel 10代處理器下,也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各項特點,大概入手一片N7 Z490就準備用到下一次更換架構或整台換新的時候了,PCIe與SSD的支援也都夠用。 雖然視覺感很棒,但是小編還是要把蓋板通通卸下來讓大家看一下裸身主機板的各項佈線設計與配置(摩拳擦掌中...),看到沒!這可是NZXT N7 Z490的真面目!除了大致上的布局與一般主機板的模式差不多之外,事實上NZXT在其中也多了一些小巧思(信仰充值),包括像是自家專屬的「NZXT RGB 4 Pin插槽」x2(當然一定要的啊)、標準RGB/ARGB燈效插槽各一組、WiFi晶片組的布局位置放在中間偏上(不被一體式I/O埠包覆遮蓋、方便更換或插拔)、整合外部連接都靠側邊設計等等,即便不是御三家的產品,NZXT在這款主機板上的用心一點也不落人後。 欣賞完了美學外觀設計之後,在進行跑分測試前,上機來看一下主機板的「內在」吧! 進入BIOS畫面之後,輕鬆就可以發現N7 Z490的BIOS介面設計上也是如同外觀一樣,提供了玩家簡潔、方便操作的兩大元素,撇除花俏的圖像元素風格,讓Z490晶片組訴求的高階、專業、超頻調整等等特色回到玩家手中,整體畫面除了黑與白之外,就只有在重點的位置用「NZXT紫」來做為凸顯,對玩家來說是比較不會有負擔感的視覺印象。 BIOS可設定成Easy、Advance Mode雙模式,玩家可以依照使用需求來做選用切換,在Easy Mode中,不同類別的主要資訊如處理器型號、記憶體速度、硬碟容量等以方塊方式呈現,而且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發現,每一個方塊彼此之間的位置都互相並排對齊(連韌體也完美主義啊),看上去可以說是格外的清爽。至於Advance Mode則是提供玩家針對「超頻」等相關設定做了更多的選項功能,並且清楚的將CPU、記憶體和電壓的調整選項以資料夾形式分類放置,減少玩家在選單中無止盡向下捲動的麻煩,BIOS中也提供了多達10組的設定檔欄位供玩家儲存不同的參數,方便在挑戰超頻的時候自由切換。 接著當然就是上機囉!透過實際驗證來檢視一下這款N7 Z490的效能表現肯定是必要的,小編也選用了幾款搭配Z490定位的產品一同來做效能檢測,處理器選用Intel Core i9-10990KF搭配Zotac最新款的NVIDIA RTX 3090 24GB GDDR6X顯示卡,另外也選搭了DDR4-4000記憶體與高效能PCIe M.2 SSD一起上機,本次測試平台詳細規格如下: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F (10C20T,3.7~5.3GHz) ● 記憶體:Klevv CRAS XR RGB 8GB DDR4-4000x2 (set at 3600MHz) ● SSD:Seagate FireCuda 510 M.2 1TB SSD ● 繪圖卡:Zotac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Trinity 24GB GDDR6X ● 電源供應器:T.T 1275W 相關測試的各項數據就讓小編透過截圖來做說明囉!事實上整體的效能表現都相當優異,簡直就是小編的夢幻配備組合了! 通常除了裸機的模式外,大概絕大多數的玩家都是把主機板裝進機殼中使用,以專注在機殼領域相當多年且極具專業玩家喜愛的NZXT品牌定位,推出的N7 Z490當然也內含了NZXT的創作美學風格與設計精神,這一點從實際的這款主機板中也得到了驗證,配上了N7 Z490主機板的NZXT主機,無疑是玩家的視覺焦點,要是可以再搭上NZXT的專屬水冷,那就更完美了,更不用說透過效能表現也驗證了N7 Z490的強大表現,魚與熊掌兼得的模式,在這片主機板上就能得償所望~ 可以想像在NZXT的科技美學機殼中,側透下主機板配上水冷的時尚視覺感受嗎?小編已經手癢中,你、要不要也加入呢? 廠商名稱:NZXT - 美商恩傑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
美商恩傑 NZXT 推出新款N7 Z490 ATX 主機板Built for builders
電腦遊戲硬體與驅動軟體的開發領導品牌NZXT,今天宣布推出NZXT N7 Z490,這是一款專門針對Intel第十代Z490晶片組所設計的最新主機板。 NZXT N7 Z490 ATX主機板從產品設計到構建過程,電路板佈局就將端口都配置在最佳位置,以提供電腦玩家最輕鬆的組裝感受,也是打造絕佳遊戲體驗所需的最佳利器。 組裝完成後,可以使用NZXT CAM軟體來客製符合個人需求的風扇曲線和RGB照明。每塊主板都是與ASRock合作製造,以確保使用Intel的Z490芯片組和強大的BIOS支持。NZXT N7 Z490搭載Wi-Fi 6和Bluetooth V5.1,提供最新的無線連接技術。顏質方面,簡約的啞光金屬蓋板為你的電腦外型加分許多,並能和NZXT H系列機殼完美融合。 NZXT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Johnny Hou說:「 NZXT N7一直致力滿足電腦玩家們的需求。通過主板設計提供簡單的佈局,並搭載最新的無線技術以及絕美金屬外殼,使用戶能夠擁有功能強大又美觀的電競主機。」 ● 採用Intel®Z490 Express晶片組設計 ● 與Intel®第10代Core™i9,Core™i7,Core™i5和Core™i3處理器兼容 ● 8 + 2 相整合功率設計並搭配DrMOS積體電路 ● Intel®Wi-Fi 6無線連接和藍牙V5.1 ● 支援 Intel® Optane™ Memory ● 兩個用於存儲設備的M.2連接器 ● 採用AMD CrossFireX™技術,支援多GPU ● 支援高達4266 MHz的內存超頻速度和Intel®XMP 2.0 ● 8聲道高清音頻 N7 Z490包括RGB和風扇控制的重要功能,可通過CAM軟體輕鬆控制4個RGB照明通道以及7個風扇通道,且支援所有廠商的照明配件。 N7的金屬蓋呈現乾淨、簡潔的設計,有消光黑與啞光白兩款供選擇,可完美融入任何NZXT H系列機殼,也輕鬆與任何風格的機殼搭配 N7 Z490 具備 WiFi 6 連線,並運用 CPU 和晶片組提供的所有 PCI Express 通道。構造佈局簡化了安裝過程,透過整合式背面 I/O 防護板和優化的的接頭位置,讓您安裝起來更輕鬆。 NZXT N7 Z490 建議零售價 NTD 6,990 廠商名稱:NZXT - 美商恩傑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網址: 代理商臉書粉專: 代理商官方客服&維修LINE:@kronefans
-
ASUS Pro WS W480-ACE工作站主機板,支援10代U,賦予公司與領域專家們絕佳穩定的工作利器
工作站電腦(Workstation PC),主打的就是能高效能運作,提供24/7的運作需求,並具備遠端管理能力,在不需要超頻的前提下,提供穩定且高度擴充能力,賦予專業創作與工程人員(如專業美工、工程師、遊戲設計師、動畫特效師、醫療研究人員、特定領域的科學家等等)能完成各種複雜且負載重的運算,包括AI訓練、深度學習、3D CAD與渲染等專業應用,以滿足企業用戶與專業創作者的頂尖效能與多工負載等使用需求,以快速達到其工作所需目標! Intel在規劃第10代Comet Lake家族的處理器平台時,在晶片組方面除了Z490、H470、B460、H410等一般商用與玩家用的平台之外,另有推出W480針對工作站市場的平台。適合用來安裝Core i9-10900K至Core i3-10100等桌機處理器,以及Xeon W-1290P至Xeon W-1250等工作站處理器。 有關於W480晶片組與其他晶片組的不同處,可以參考下表: ▼ Intel 400晶片組比較 在華碩規劃的主機板產品家族中,有WS字樣的即代表Workstation系列,屬於工作站主機板。最新的版本包含Pro WS X570-ACE (AMD系列),以及本篇要介紹的Pro WS W480-ACE (Intel系列)為主,集結了極佳效能、進階連線能力,搭配龐大的儲存裝置支援度,以及能支援自家ASUS Control Center Express遠端監控軟體等特點,讓工作站應用也能輕鬆加入IT資產管控列表中,輕輕鬆鬆日理萬「機」。 外觀採用黑白簡樸主題色,在CPU的散熱模組、M.2散熱片方面則採用凹凸波浪形設計,兩組PCIe x16插槽具備金屬強化設計,防止插拔時的損壞。在W480晶片組上方的散熱片則標有Pro Series的字樣,在音效晶片上也有Crystal Sound的字樣,提供絕佳的音質輸出。 內建LGA 1200插槽,可支援Core i9-10900K至Core i3-10100等多款PC處理器,以及Xeon W-1290P至Xeon W-1250等工作站處理器。4條記憶體插槽可以支援到128GB ECC DDR4 DRAM,此外主機板更提供12+2 Dr.MOS供電模組,提供超穩定、多工負載輕鬆應付,且具備偵測與修復記憶體單位元錯誤、大幅減少系統當機與數據毀損機率,完整擁有一台工作站的所有必備技能。 在I/O連線方面,提供了一組Intel I225-LM 2.5 Gb乙太網路,以及一組Realtek RTL8117 GbE 網管級乙太網路(下詳),並提供2組Thunderbolt 3埠(USB-C埠)、4組USB 3.2 Gen 2 (SS10)埠、2組USB 3.2 Gen 1 (SS5)埠,提供各式高速周邊傳輸需求。另配置6合1音源孔、2組DisplayPort與1組HDMI埠,以提供視訊與音訊的輸出需求。 說到RTL8117商用網路晶片,算是類似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基板管理控制器)的功能,支援IPMI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智慧型平台管理介面),除了本身可以當成一般的GbE乙太網路使用之外,更能搭配ASUS Control Center Express (ACCE)管理軟體來使用 (ACCE為ASUS Control Center的基礎版本),擁有強大的遠端管理功能,可以透過主控電腦來檢視遠端電腦的軟硬體資訊、感測器內容,遠端桌面控制,設定BIOS內容等等,當然也可以遠端開關機,當機也能強制重開機或關機,還可以升級BIOS、清除CMOS、限制使用RegEdit修改註冊內容,或限制USB埠的存取權限,當然亦可遠端安裝與卸除應用軟體,進行工作排程等等,就如人親自到電腦端一樣。 雖還不支援遠端安裝作業系統,且Windows下必須安裝Agent軟體才行,但基本上都可以滿足企業管控的需求,讓IT管理者能夠一手掌控全部電腦的使用狀態。 使用時,先找一台主控電腦,安裝好ACCE,並將主機板裡面隨贈的ACCE軟體序號輸入授權管理頁面之後,即可開始進行部署。 將遠端被控的電腦的Realtek RTL8117另連上網路線,即可開啟其遠端管控功能,記得再好安裝Windows版本的Agent程式,並輸入ACCE所在電腦網址即可。接著就可以透過ACCE主控電腦來管理這些遠端電腦了。 若需要更完整的管理功能(如Linux電腦或非ASUS電腦),則需要取得ACC完整版本(該軟體是以CentOS建構的虛擬應用容器,可部署於VMware虛擬機內),同時取得對應授權,即可使用更全面的功能。 介紹了硬體產品外觀、功能,以及強大的網管軟體應用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ASUS Pro WS W480-ACE主機板的效能表現吧!以下是PCDIY!本次的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F (10C20T,3.7~5.3GHz) ● 記憶體:Team Group DDR4-3600 16GBx4 (2933MHz,CL16,1.20V) ● SSD:Team CARDEA Zero Z440 MP34 1TB (PCIe 4.0 x4 @ PCIe 3.0 x4) ● 繪圖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GDDR6 ●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850 (80 PLUS白金) ●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1909 ● 驅動程式:NVIDIA Studio Driver 456.38 接下來,我們透過一系列專業繪圖領域相關測試,來評測這塊工作站主機板的效能。以下的測試軟體,包括V-Ray、Octane、Luxmark、Blender、SPECviewperf等,以測試Core i9-10900KF搭配GeForce RTX 2080 SUPER在專業繪圖領域的效能呈現。此外,像是創作應用相關的Puget Bench for Photoshop與Premiere,我們也測試一下,以了解這樣的工作站拿來進行各式創作的效能表現。當然工作站相關軟體如SPECviewperf、SPECworkstation也放入測試項目。 整體而言,華碩這款Pro WS W480-ACE工作站主機板,支援Intel第10代處理器,並可以雙顯示卡運作,提供強大CPU與GPU運算能力,再搭配2.5GbE的網路頻寬,同時支援高達128GB ECC記憶體容量,能賦予專業人士進行各種專業繪圖等應用。此外,搭配商用級網管晶片,讓IT網管能夠輕鬆掌握該工作站的運作狀態,並可遠端操控,輕鬆管理公司所有電腦。 總之,想要建構一台穩定、快速、擴充能力強、可遠端管理的工作站電腦,那麼這片ASUS Pro WS W480-ACE工作站主機板,將是您不錯的選擇之一,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入手試試。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微星500系列主機板BIOS大升級,記憶體相容性、超頻性能提升
隨著A520主機板的發佈,AMD的7奈米RYZEN平臺500系列晶片組已經完成佈局。微星宣佈旗下X570、B550及A520主機板BIOS進行重磅升級,提升記憶體相容及超頻性能。微星這次升級的BIOS版本號為Combo PI V2 1.0.8.1 BIOS,適用於旗下的500系列主機板,包括X570、B550及入門級的A520主機板,目前已經可以官網下載。 Combo PI V2 1.0.8.1 BIOS更新的主要亮點: ·優化記憶體相容性 ·優化記憶體超頻能力 ·改善S3喚醒問題 ·解決了B550平臺的RAID問題 ·現在支援Ryzen 4000 G系列處理器的UMA設置 B550主機板現在就可以升級,X570主機板9月中,A520主機板9月底,所有500系列主機板的BIOS將於9月底前完成更新完畢。下列為發佈時間表 BIOS升級可以使用MSI的M-Flash或BIOS Flashback工具,根據MSI產品頁對應型號,到 下載安裝最新BIOS進行更新。
-
映泰發表最新A520MH V6.0 MICRO-ATX主機板,最佳Ryzen商務娛樂主機板
高階主機板、電競與電腦周邊設備國際大廠BIOSTAR映泰(簡稱映泰),今天正式推出基於AMD A520晶片組架構上的全新A520MH V6.0 Micro-ATX主機板。 A520MH V6.0主機板適合商務辦公和日常娛樂使用,配備2條DIMM DDR4記憶體插槽,最大容量64GB,頻率最高可達4933+(OC)。A520MH V6.0搭載了PCIe 3.0與PCIe M.2的規格,提供了三倍的傳輸速度,且低延遲以及高達32Gb/s的頻寬,與SATA III 6Gb/s相比,頻寬足足提高了五倍。 A520MH V6.0主機板搭載了映泰的Digital PWM技術,為主機板以及內部零件提供穩定的電壓以及高效的保護,並搭配映泰專有的A.I FAN技術能更準確、更有效率的即時監測電腦溫度並自動調整風扇轉速,來達到最佳冷卻效果,大幅提升整體運行的穩定性。 A520MH V6.0主機板帶有HDMI 4K2K連接埠,支援高達4K的解析度,在顯示器上所呈現的畫質是Full HD的四倍,提供給玩家們身歷其境的體驗,即使線上觀賞Netflix或是YouTube等串流影片時,都能有超逼真的臨場感。 映泰為A520MH V6.0主機板專門設計的的I/O背板,擁有豐富的連接與擴充選項,包含4個USB 3.2(Gen1)連接埠、1個LAN連接埠、2個USB 2.0、PS / 2鍵盤與滑鼠連接埠,以及VGA與HDMI 4K2K連接埠。 另外,A520MH V6.0主機板還配備由Realtek ALC887音效晶片所支援的3個音源接孔,提供7.1聲道的音質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力十足。 映泰的A520MH V6.0主機板具有穩定的效能與表現,能支援目前市場上最新的AMD Ryzen處理器,不管是辦公文書機、追劇機或是日常娛樂都能勝任,是新一代入門級主機板的最佳選擇之一,兼具性價比,效能以及未來的擴充潛力A520MH V6.0 即日起在PCHome 24H正式發售,玩家們把握機會!
-
以白皙為黑暗帶來一抹色彩,ASUS Prime Z490-A主機板開箱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主機板多是以黑色為主,在顏色的選擇上顯得有些枯燥,特別是在繼RGB之後,越來越多廠商推出白色、粉色等多元色系機殼,黑色的主機板與淺色系的機殼形成的對比就顯得過於強烈而突兀。為了能夠吸引喜愛淺色系或白色系的玩家,不少廠商也相繼出了以白色為主色的主機板,例如這次要來開箱的ASUS Prime Z490-A便是有著白皙、洗鍊外型的產品。 ASUS Prime Z490-A在外觀上使用了黑、白、銀三種色彩,以此來營造出洗鍊、銳利的視覺效果,其中銀白色部分多是採用金屬材質,因此像是MOSFET、M.2散熱片等重視散熱的區塊都有使用大面積的銀白色金屬做覆蓋。 在規格取向上,Prime Z490-A是一款以整體主機運作的穩定性為優先的產品,採用12+2相供電,並針對主機在高速運作時所需的散熱進行多樣化的精心設計,除了前面提到的大面積MOSFET散熱片外,也顧慮到高速運作時的VRM會產生高熱,需要更好的散熱設計,華碩為Prime Z490-A主機板導入Stack Cool 3+,藉由在散熱模組中加入2盎司的銅質散熱片,直接從關鍵元件的導熱效率著手,減少熱量的堆積。 另外Prime Z490-A在主機板的CPU、PCIe插槽等多個地方,設置三個為一組的溫度感測器,搭配主機板BIOS的AI散熱與Fan Xpert 4功能,提供精準、即時的自動溫控以及高自由度的風扇控制功能,讓電腦新手減少散熱方面的困擾,也同時確保高階玩家能夠更便利的進行性能上的調校。 最後在I/O的部分,Prime Z490-A整體配置相當全面,用料也具備相當的水準,在USB Type A的部分提供了3組USB 3.2 Gen.2、2組USB 3.2 Gen.1、2組USB 2.0,總共7組,並還有提供一組USB 3.2 Gen.2 Type C。同時HDMI、DisplayPort一樣不缺,就連網路孔的規格也可達2.5Gb,搭配有Realtek ALC S1220A 7.1音效晶片加持的5組3.5mm音源孔和一組光纖S/PDIF 輸出埠,讓玩家能夠自在擴充各種電腦周邊裝置。 介紹了主要外觀與規格,接下來就是要進行測試啦!由於Z490系列的主機板在定位上屬於比較高階的產品,因此小編選用同樣也是屬於高階定位的Core i7-10700K處理器與NVIDIA GeForce RTX 2080顯示卡,來做為這次測試的硬體搭配,詳細規格如下: ●CPU:Intel Core i7-10700K ●主機板:ASUS Prime Z490-A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記憶體:T.T Tough RAM RGB DDR4-3600 8Gx2 ●SSD:Seagate FireCuda 510 1TB (M.2) ●散熱:ROG Strix LC360 RGB WaterCooler ●電源:ROG Strix 850W 目前大多數的高階主機板幾乎都是選擇黑色系的配色,以此來凸顯電競、強悍的特色,不過Prime Z490-A利用銀色、白色的配色,同樣成功營造出冷冽的視覺效果,並且也將這樣的視覺特色延伸至硬體規格上,提供多種散熱的解決方案與AI散熱設計,給予最即時的溫度控制,玩家不需要複雜的調校,就能釋放主機的最大效能,同時也打破白色是為文書而生的刻板印象,對於已經厭倦一片「漆黑」的玩家,不妨使用Prime Z490-A為電腦注入一股嶄新的「白色力量」!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520入門定位代表、輕遊戲文書機最佳選擇,BIOSTAR A520MH主機板搭Ryzen 3 PRO 4350G開箱評測
BIOSTAR (映泰)在台灣也算是沉寂了一小段時間,雖然周邊產品陸續都有推出,但主機板倒是從Intel Z490以後才又開始陸續在台灣看到影子,而後續的B460、AMD B550也跟著持續推出對應產品線,這次隨著AMD針對入門市場推出A520晶片,BIOSTAR也不落人後,推出BIOSTAR A520MH這款主機板做對應,主打的自然也同樣是以入門級玩家為主,提供玩家小主機、輕遊戲機選擇。 BIOSTAR主機板在外觀上一向是相對較保守的設計路線,整體來說並沒有過多花俏的裝飾,而A520MH也是同樣的設計風格,不過全黑的PCB設計,視覺上倒也十分乾淨、同時也帶有幾分質感,著實不錯。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Micro ATX尺寸,右側記憶體插槽部分雖然僅提供兩組,不過考量到整體的定位和設計,以一般企業用戶或是入門玩家來說,普遍也只需要兩組記憶體插槽便已足夠使用就是了,另外,CPU周圍採用7相數位供電、搭配被動散熱設計,M.2插槽和PCIe插槽則是各提供一組使用。比較特別的部分是在於網路埠部分,搭載Super LAN Surge保護功能,提供穩定的電流和網路穩定度,確保玩家在使用時能有足夠的穩定性,這點對於企業用戶來說可能是更為重要的一點,畢竟日常使用涉及的可不只簡單的資料傳輸,部分時候甚至可能是機密內容,更穩定的傳輸才能有保障。 接下來上機實測吧!我們這次選擇用來搭配的處理器是Ryzen 3 PRO 4350G,並且藉由內顯來影像輸出,記憶體部分則是以CPU可以支援到的最高頻率3200MHz來執行,其他的零組件則是小編測試用的老面孔也就不再贅述。 ◆處理器:AMD Ryzen 3 PRO 4350G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主機板:BIOSTAR A520MH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3200MHz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 @PCIe 3.0x4 Mode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8.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總體來說,BIOSTAR A520MH主機板作為入門等級產品,在外觀上維持了一貫的低調設計,不過在內部的硬體規格上並未因此馬虎,包含處理器的支援彈性本身AMD就已經先幫A520鋪好未來,記憶體插槽和PCIe、M.2 SSD插槽都提供足夠使用的數量,以目標客群企業用戶來說,普遍都是足夠使用的情況。而以我們這次搭配測試的Ryzen 3 PRO 4350G來說,在Radeon Vega 6的內顯支援下,應付日常狀況都已經非常夠用。 此外,內部雖然是採用被動式散熱模式,但整體來說溫度控制不錯,原廠風扇平均溫度70度來說,是可接受的範圍,做為一般玩家想要用低預算組裝文書電腦,或是企業用戶想要一次購買大量員工所需的話,BIOSTAR A520MH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且在搭配上,和這次的Ryzen 3 PRO 4350G可說是絕配。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軍規魂注入、雙M.2搭USB 3.2 Gen 2傳輸,TUF GAMING A520M PLUS主機板開箱評測
AMD A520主機板作為入門等級產品,小型文書機或是企業用戶會是其主要著重的目標客群,也因此在一般主流玩家個體戶普遍偏向相對更高階點的B550主機板,A520系列要如何從中吸引一般用戶便是一個考驗。不過好在目前看到的A520陣營產品中,普遍都有額外提供一般玩家在組裝低預算主機或是小型文書機時可以額外利用的功能,算是彌補主機板本身定位的問題。 這波我們看到TUF GAMING推出的A520M PLUS,採用的是Micro ATX尺寸大小,在體積上能夠應對更小的機殼需求,同時也進一步節省成本,加上延續了TUF GAMING系列一貫的堅固耐用性,同時在價格定位上十分親民,在眾多A520主機板選擇中也能脫穎而出。 剛才已經提到A520M PLUS主機板採用的是Micro ATX尺寸大小,相較於一般ATX主機板來說,勢必會有一小部份的功能刪減,不過TUF GAMING仍在規格上給好給滿,在價格帶考量上是誠意十足了。首先,處理器採用AM4佛心腳位自然不必多提,對應的也是現有的Ryzen 3000 (Matisse家族)、Ryzen PRO 4000U (Renoir家族)、以及未來的Ryzen 4000 (Vermeer家族)等處理器,以入門等級來說,AMD本身已經給A520主機板十足的升級彈性。 而回過頭來看A520M PLUS本身,CPU周圍採用8相數位供電,搭配被動式散熱,建議有需要的話可搭配到Ryzen 3 PRO等級左右的處理器具備內顯並搭配原廠風扇較為妥當,同時在安裝和操作上也會更輕鬆些。此外,散熱設計部份另外還有提供全面的風扇控制和多重的溫度監測來源,包含CPU、PCIe裝甲槽等位置皆有配置,風扇部分也提供4針腳PWM / DC風扇針腳,方便玩家可以藉由軟體Fan Xpert 2+監測風扇設定,最後再藉由專用的整合式電路,以確保風扇插座避免過熱或過電流問題產生。 快速上機實測,找來目前Ryzen PRO系列最高階的Ryzen 7 PRO 4750G CPU來上機,其他的零組件則是常見的老面孔了,包含原廠的Wraith PRISM風扇、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和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等等。 ◆處理器:AMD Ryzen 7 PRO 4750G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主機板:TUF GAMING A520M PLUS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AMD Radeon Software 20.8.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TUF GAMING系列一向就主打堅固耐用的設計形象,搭配外觀硬派的線條質感,這次在TUF GAMING A520M PLUS下,即便作為一般入門級主機板,質感上仍舊不馬虎,除了維持一貫的設計語言外,給出8相數位供電和雙M.2插槽,賦予充足的儲存空間,且預留了Wi-Fi擴充,也是不錯的選項,且在有線網路方面也給了GbE LAN等級,作為企業用戶或是一般入門玩家來說,也是十分足夠使用的了。 再者,主機板本身搭配高效的Ryzen 7 PRO 4750G處理器下,測試過程中效能表現穩定,即便高壓效能轟炸、燒機測試期間溫度也並未飆高,平均75度的效果算是非常穩定,何況A520等級主機板鎖定客群,本就不是著重在極致效能的玩家,整體來說TUF GAMING A520M PLUS確實幫玩家把預算扎實的花在刀口上。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假入門真中階?GIGABYTE A520 AORUS ELITE主機板搭Ryzen 7 PRO 4750G開箱評測
AMD終於在近期推出500系列晶片組最入門等級A520主機板,首波消息一出、一眾板卡廠產品也紛紛到位,A520這次主要目的是為了取代先前的A320和B450系列,同時在內部的規格中也導入USB 3.2 Gen 2連接埠,為入門等級的文書主機、小電腦可以擁有更快速的輸出彈性,部分板廠甚至也會提供更快的RJ-45網路埠和Wi-Fi支援等等。至於在處理器部分則是支援現有的AMD Ryzen 3000處理器、Ryzen PRO 4000G系列處理器,以及未來的桌上型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同時主機板平均價格也壓在2,500元以下,現時和未來支援性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在眾A520「板海」中,GIGABYTE針對A520晶片組同樣推出了一系列產品線對應,其中最高階的版本是這次小編手上收到的A520 AORUS ELITE、也就是技嘉的「菁英」產品線,馬上帶大家來看看這款主機板的過人之處吧! 雖說A520本身在AMD的晶片組定位中是屬於入門等級,但技嘉卻在A520 AORUS ELITE主機板中展現了中階主機板才有的設計質感,第一眼印象最直接的感覺自然是採用標準的ATX尺寸規格,保留了兩組PCIe插槽和四組DDR4記憶體支援,同時在南橋晶片保護蓋部分也有大面積的散熱蓋,I/O也做了一體式的檔板,這些在目前看到的A520主機板中都是滿少見的設計。外觀上也延續了許多在B550、甚至X570高階主機板上才會出現的元素,包含大面積的散熱片、金屬裝甲保護和高階音效電容設計等等。 一個一個來看吧!處理器腳位部分採用的自然是AM4腳位,可對應現有的Ryzen 3000、Ryzen PRO 4000G和未來的Ryzen 4000等系列處理器,周圍則是有5+3相數位供電穩定,搭配低電阻式電晶體,確保玩家即使有超頻或是需要處理高耗電工作環境時,也能有充足且穩定的電力使用,同時也強化系統效能和硬體相容性。 實測的部分我們找了目前較高階的Ryzen 7 PRO 4750G處理器做搭配,雖說以A520的定位來說,其實更入門等級的Ryzen 5 PRO 4650G和Ryzen 3 PRO 4350G是比較適合的選項,但藉由Ryzen 7 PRO 4750G直接將效能拉到最高看看主機板本身能不能Hold得住,玩家藉此來理解另外兩顆處理器和主機板之間的搭配就會更加容易了解了。以下先附上這次的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7 PRO 4750G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主機板:GIGABYTE A520 AORUS ELITE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AMD Radeon Software 20.8.2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值得注意的幾點是,雖然不管是處理器還是主機板本身都並無法滿足Corsair MP600這條Gen 4 SSD的頻寬,但因為小編AMD的測試軟體和遊戲全都已預先安裝在該SSD裡了,所以就直接順手拿來上機測囉!另一方面,在散熱器的部分其實AMD針對Ryzen PRO 4000系列處理器是有獨立專屬的小型散熱風扇,不過為求測試的方便還是直接用上原廠的信仰Wraith PRISM風扇搭配了。 整體來說,這次技嘉推出的A520 AORUS ELITE可說是顛覆了玩家對於「入門主機板」的概念,在扎實的外觀用料設計下,用上了8相數位供電以及多達4組的DDR4插槽,讓入門等級主機板也可擁有媲美中高階主機板的彈性擴充和穩定性。此外,得益於整體採用ATX尺寸規格的優勢,在南橋和CPU部分的散熱都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供了兩組PCIe插槽,彈性布局再下一城。 雖然M.2 SSD僅一組是在所難免的設定,但在I/O部分的全方位支援可說是瑕不掩瑜,看在目前A520陣營中幾乎都僅支援DVI-D、D-Sub等企業用戶常用的影像輸出,A520 AORUS ELITE還額外提供了新的HDMI 2.1規格,更是降低了一般主流入門用戶的入手門檻,從許多方面來看都是一張媲美中高階主機板的入門產品,搭配Ryzen PRO 4000G系列搭載內顯晶片的處理器可說是絕配,預算較少或僅需要文書機上網使用的玩家絕對可以作為購買參考。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微星MSI C236A WORKSTATION主機板實測開箱,給你工作站級的穩定與強力效能!
- 沉穩內斂的真摯配置、發揮硬體效能的最佳助手,MSI MPG Z590 GAMING PLUS開箱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極限龍魂「十力」解放、10核心沒在怕!MSI Z490 ACE主機板開箱評測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超迷你電競主機板,華碩ASUS Z170I PRO GAMING實測開箱!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以白皙為黑暗帶來一抹色彩,ASUS Prime Z490-A主機板開箱
- 鋼鐵銀白傳奇再現、迷彩風格重返,ASRock Z490 Steel Legend主機板開箱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搭載遊戲加速引擎,微星MSI Z170A GAMING M5「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主機板開箱試用